• Echoes of the Woods_sliding banner_r

森之迴響 · 探索可持續的自然之美

大約在100萬年前,人類從地球上誕生時起,莽莽的森林就伴隨著人類,養育著生靈。 從“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學觀,到民間“盛木為懷”的宗教情結,人類把對自然、生命、未來的理解滲透到對樹木的崇拜之中。 雖然稀有木材資源相對有限,但遠在美國東部那片磅礴的闊葉木森林裡,在科學嚴謹的管理與創新的加工技術條件支援下,品種繁多的溫帶闊葉木樹種真正得到了可持續發展的實踐。 我們希望讓更多木材消費者瞭解這種自然與人類合作的成果,「森之迴響」設計作品展應運而生。

我們選取美國闊葉木森林中主要樹種紅橡木、櫻桃木、楓木作為命題創作的主要材料,它們可塑性強,穩定性高,以驚人的生長速度為社會提供可持續的高質原材,但社會對其可應用的品類相對單一,它們並沒有得到與其價值匹配的市場認可。 此次展覽我們邀請10位來自不同領域的設計師與藝術家們,圍繞產品、室內、藝術、建築等領域,以他們獨具個人特點的表達方式,用這三種木材建立起人與自然、生活、設計藝術之間的浪漫連接,給觀眾提供多元且豐富的視角,呈現與傳統市場不同的,更年輕與極富創意的審美表達。

這十位參展者中,產品設計師趙雲、王萬興分別用木材類比自然植物生長的結構狀態與竹葉片的形態構建作品外形,回應東方文化中“道法自然”——生命迴圈往複的存在意義。 設計師唐承璽和張忠宇,一個用原木自然形態結合手工大漆,在天圓地方的展台中表達自己對於當代東方的執著思考,一個溯源自己少數民族的傳統空間居住形式,抽取有意義的結構賦予作品新的文化內涵。 而室內設計師李蔓選擇放大具體微觀的植物形態,用木材結合鐵藝等不同材料帶來浪漫唯美的視覺表達。 旅居倫敦的年輕藝術家林燕雄則在個人記憶里的經歷中抽取敘事文本與身體意象,以此為線索創造獨具功能性的雕塑裝置。 現場作品除了表達與回應主題,藝術家與建築師們還熱衷於通過作品在現場與觀者互動,花植藝術家王紫用12花令結合12面鏡子的視覺形式,現場構建出獨具韻律感的裝置空間,讓觀眾在鏡面與花卉細節的動態轉換中,觀看自然的具象與自我的抽象形態,重新感受時間的概念。 建築師慕蓉則用木材搭建了隻容一人走入的狹窄空間,卻將溫暖詩意的內容放入封閉的木構空間中。 藝術家張敏用三種木頭結合樓梯和門的形式構成可磁吸組合的裝置塔樓,用遊戲的方式戲看人類的城市生活狀態。 設計師方月笙利用金屬,與來自大自然饋贈的石球、實木皮作有機結合,創造玩味裝飾性極強的家居飾品。 我們期待10組風格各異的作品給每一位觀者帶來獨特的與“自然”連接的體驗,在不知不覺中,對於木材的映象已經深入每個觀者的經驗中。

木材即是作品形成過程中物質表現的容器與載體,每一件作品都散發著來自自然的溫度。 當所有作品被觀看、理解、體驗的過程中,我們相信這一縷若有似無的溫度將潤物細無聲的飄入觀者的心中,它們是來自遙遠森林的問候與祝福,更是對於當代東方可持續議題的熱切回應。

—— Cooollect成团  策展人

 

森之回响 | 場刋

 

青舍8分钟視頻
森之迴響 | 今天,請你看“大片”

 

青舍1分半視頻
森之迴響 | 111秒,領略年輕大師們的傑作

 

< 返回



© AHEC 2023 | 隱私政策 | 條款和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