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闊葉木外銷委員會(AHEC)聯合《Wallpaper*》,與倫敦設計博物館展開合作,共同推出“Discovered”項目,旨在支持和推廣來自16個國家的20位新生代設計師們的作品。這些設計師經《Wallpaper*》年度畢業生設計榜單和AHEC自有渠道精心挑選而出,與設計導師和AHEC全球生產合作夥伴一起,運用所提供的三種可持續闊葉木打造新作品。
“Discovered”項目的設計訴求
此次設計命題對設計師們提出的挑戰是運用美國紅橡木、楓木(硬楓和軟楓)和櫻桃木,創作一件反映新冠疫情下他們的經歷的作品。設計師們可以展開自由想像,結合他們生活和工作的經歷,創作一件兼具功能性和情感性的日常物品。
本次項目所呈現的作品是可用於家庭、戶外或公共場所的特別款功能擺設及不同規格的家具。它們凸顯了新冠致使的隔離如何激發設計師的個性和創意之旅,並啟發人們去重新思考未來的家庭和公共空間。
設計師們基於觸覺、沉思和力量這些主題去展開思考。通過自己的作品,他們探索自身和文化背景,或讓家人一起參與到設計中。靈感來源於平凡的經歷和日常生活,表達了他們在隔離期間,渴望與大自然和戶外親密接觸,渴望與公眾和親友的聯繫的感受。
該項目的進展將通過專屬網站discovered.global予以記錄,並通過《Wallpaper*》宣傳渠道進行推廣。最終作品將於2021年在倫敦設計博物館展出。
在整個項目中,設計師們得到了《Wallpaper*》雜誌主編Sarah Douglas、AHEC歐洲總監David Venables和AHEC非洲、中東、印度和大洋洲區域總監Rod Wiles,以及包括Tomoko Azumi、Maria Jeglinska、Nathan Yong和Adam Markowitz在內的全球設計師團隊的大力支持和指導。
《Wallpaper*》雜誌主編Sarah Douglas說道:“這是新生代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支持的時刻,為此我們很榮幸與AHEC合作推出’Discovered’項目,以確保這些明日設計師們擁有他們應有的平台。”
美國闊葉木外銷委員會東南亞及大中華區處長陳席鎮表示:“我們一直在討論為什麼要在產品設計中更多地使用木材,為什麼必須擴大樹種的使用範圍,以保證天然森林的長期可持續發展。我們將關注點聚焦在來自世界各地的新生代設計師身上,給予他們閃耀的機會。”AHEC東南亞和大中華區處長陳席鎮說道,“來自16個國家的20位才華橫溢的創意人才,有著廣泛的學科、背景和文化,為當今世界的年輕設計師提供了真正的全球視角。我們給他們上好的闊葉木(櫻桃木、硬楓木、軟楓木和紅橡木),由知名設計師提供指導,並讓他們接觸精緻工藝,從而給他們創造一種獨特的體驗。我真心希望這能激發他們未來的職業生涯。我們很高興能選拔出來自中國和東南亞地區的設計師,這表明了我們這裡有著傑出的創意設計人才。”
陳處長表示:“在此,祝賀《Wallpaper*》主編Sarah Douglas、AHEC歐洲處長David Venables和AHEC非洲、中東、印度和大洋洲區域處長Rod Wiles;以及包括Tomoko Azumi, Maria Jeglinska, Nathan Yong和Adam Markovitz,這群設計師們在這個最具挑戰性的時期完成了Discovered項目。同時,我要向20位設計師表示祝賀,這群年輕的大使們已經成功地將可持續、美麗的美國闊葉木的信息傳達並分享給世界各地的室內設計師和家具設計師。與倫敦設計博物館,以及《Wallpaper*》的聯手,將使這次合作成為難忘的回憶。”
認識設計師和他們的作品
Doris Wang – 中國
《曲水流觴》
使用木材:美國硬楓木
隔離期間人們往往無法進行的傳統儀式,改成在家裡操辦。基於這樣的特別需求,就要有一件既能適應狹小空間,又能起到同樣效果的家具擺件。 Doris想要創造一款“曲水流觴”習俗的替代品。這是一種中國古代民間的飲茶習俗:人們坐在河道兩邊,一個杯子沿著溪流漂浮。杯子停在誰的面前,誰就要喝下這杯茶。 Doris設計了一張緊湊的茶桌來實現這個功能,她的靈感來自於客家的圓形房屋,受這個建築的啟發,她設計了一個彎曲的桌子,其儲物空間隱藏在桌腿中,中央有一條縫隙可放置托盤和杯子。
Tan Wei Xiang – 新加坡
《回憶櫃》
使用木材:美國軟楓木、硬楓木和紅橡木
為了尋找與親人的密切聯繫(而非虛擬電話),Tan借助紀念品來消除思念之情。她設計的櫃子可以視作一種擁有、保存和尊重我們所珍視物品的方式,其形狀靈感來自新加坡建築工地常見的、用於保護不受外界影響的棱紋鋅板。 Tan重新塑造了它們,做成高而瘦的櫃子外殼,並嵌入彎曲的擱板,在櫃子內部放置一面高拋光黃銅圓鏡,模仿地平線上太陽落山的景緻。
Huyen Trang Thi Nguyen – 越南
《屋頂凳子》
使用木材:美國櫻桃木、紅橡木和硬楓木
Nguyen為了這次創作,研究了傳統的越南房屋瓦頂結構,通過複製瓦片重疊的樣式,創作出一套可堆疊的凳子系列,並隱藏了下方的連接結構。其簡約凳子的設計靈感來自越南傳統寺廟的建築和服裝,並採用對比鮮明的木材製成鏈接處的鉚釘。當凳子堆疊在一起時,這些鉚釘會被覆蓋住,使用時才會顯露出來。 Nguyen觀察到,在越南人們喜歡花更多的時間在家招待朋友,所以她的設計是想在房間周圍多備些座位,在使用和不使用的時候兼有美觀的造型。
Nong Chotipatoomwan – 泰國
《思想泡泡》
使用木材:美國紅橡木
對旅行和社交互動的懷舊情緒激發了Chotipatoomwan的創意思維。身體的轉變被不斷變化的意識形態所取代,身體和心靈與居家空間融合在一起。設計師看重以放鬆為主的家具,加上前後搖擺腳落地的坐姿,成就了她的搖椅設計。這款搖椅起到了放鬆和重複性運動的兼容效果,以增強人們的專注力。
Mew Mungnatee – 泰國
《角落燈》
使用木材:美國軟楓木和櫻桃木
Mungnatee的設計靈感來自泰國寶塔,這些寶塔錯綜複雜的表面由技藝高超的泰國工匠使用歷經200年曆史的手工技藝製成。設計師對周圍物體的情感反應表現在形式、光和影之間的關係中,並通過幾何學來探索這種聯繫。這款燈的設計基於燈泡投射出的陰影,得益於一個以木條和凹角組成的複雜網格結構。
Duncan Young – 澳大利亞
《同類》
使用木材:美國硬楓木
Young關注木材的材質,以及它們如何幫助人們在家中與大自然更親近。他說:“對於那些生活在人口密集的城市環境中的人來說,隔離限制了人們對戶外空間的生理需求,從而影響了我們的身心力量。”他看重自然對身心健康積極影響的研究分析,並因此創建了一個新奇的現代櫥櫃,作為大自然的符號,讓用戶在家裡與自然世界互動。這是一個以精巧的細木工藝製成的摩爾紋的堅固支架結構(靈感來自具有歷史象徵意義的劇院),簡單的底座製造出走進林中空地的效果。
Vivienne Wong – 澳大利亞
《luxta Me咖啡桌》
使用木材:美國櫻桃木
舞者出身的設計師Vivienne將非語言交流作為她作品的出發點,運用自己的思考和知識來完成這項任務。她說:“我想把我之前對人類如何與他人建立聯繫和溝通的理解做個詮釋。”她希望創造出一件能夠增強人們力量、親密感和聯繫的作品。隱形的邊界和通過光線產生的紋理形成了該作品的基礎,造就了這個具有連鎖呼應形式的咖啡桌,其中功能性細木工也成為了作品的裝飾圖案。她的作品名稱為“luxta Me”( 在拉丁語中是“靠近我”的意思),代表了對人們對人際關係和親密關係的渴望。
Sizar Alexis – 瑞典埃斯基爾斯蒂納
《拉姆》
使用木材:美國櫻桃木
Alexis經歷過20世紀80年代的伊拉克戰爭,他把自己的家想像成了一個地堡,能在疫情期間保護家人和新出生的兒子。鑑於他和小兒子有相似的童年經歷,他的雕塑作品以斯塔克(starck)整體和靜態造型來表現。受到地堡結構的啟發,這一厚重的設計體融合了存儲櫃和長凳的功能。
Isabelle Baudraz – 瑞士
《存在》
使用木材:美國櫻桃木
Baudraz通過她的三件作品重新建立觸覺和情感的聯繫,用於對抗孤獨感。她的靈感來源於將自然運動和形式帶入家庭,創造了一系列可以觸摸和互動的物品。她的作品包括一個懸浮式移動裝置,一個想像著可以站立在桌子上的平衡物體,以及能懸掛物件的壁掛式裝置。受到自然形狀的啟發,這些模塊化物品是日常生活的小伙伴,與生活空間重新連接,擺脫了孤立的感覺。
Mac Collins – 英國
《同意》
使用木材:美國白橡木和紅橡木
儘管在過去的一年中“隔離”一詞似乎帶有一些消極的含義,但對於Collins來說,這個詞卻有積極的一面。他說:“對我來說,這個詞一直有著滿足、平靜、沉思以及從繁瑣的社交慣例中抽離的浪漫含義。”在他獨處的時候,書籍成了他珍貴的伴侶,激發他創建出一個能進行思考和閱讀的空間。他設計的雙扶手躺椅(搭配一個書架)讓坐著的人遠離日常生活,只專注於一件事情。
Siyanda Mazibuko – 南非
《Kumsuka——空間的進化》
使用木材:美國紅橡木
Mazibuko作品的靈感來自於Isicolo,一款代表多個非洲部落文化的髮型,以及Indlamu,一種祖魯部落在慶祝儀式上跳的舞蹈。他將這些視覺參照物與互動主題、人類行為以及在人們生活中的設計角色結合起來。他說:“與他人打交道是人類的內在特質。”他將此作為自己設計的理由,為公共空間設計了一個模塊化、分層的座椅。他採用一種實用的方法,強調以人體工程學和功能性來創造由互鎖的木條製成的長凳。
Josh Krute – 芬蘭
《圖騰》
使用木材:美國硬楓木
受芬蘭圖騰(Toteemi在芬蘭語中是“圖騰”的意思)的啟發,Krute設計了一款多功能的存儲裝置。隨著在家中的空間被工作用品佔據時,Krute設想了一系列可堆疊的收納盒來存放它們和小物品,而其他組件則包括邊桌、托盤或凳子。這一模塊化裝置著眼於木頭的質感、鳥巢形態和小型結構,Krute將這些精簡為緊湊實用的設計。他說:“‘圖騰’為我們如何在同一環境中生活和工作提供了解決方案。”
Kodai Iwamoto – 日本
《Pari Pari》
使用木材:美國紅橡木
Iwamoto為了他的作品,對傳統日本技藝進行了研究,如Uzukuri(通過擦洗賦予木材紋理),Chouna(用細縫釘鑿開表面)和Wariita(用日本果皮將木材去皮)。為此,設計師開始直接在木材上試驗,剝去原木的表皮層,然後製成一個新的單板。這些不完美的紋理面板成為設計探索的起點,設計師用一個圓桌形狀,以微妙的材料為基礎,創造出古老樹幹的效果。
Pascal Hien – 德國
《小辣椒01》
使用木材:美國紅橡木
“疫情讓人們有了一個暫停和反思的時間,我們變得更為關注自己們與周圍的環境。”Hien說道。他設計的這個多功能凳子,是設計師在變化和不確定性時期反思的結果,去學習適應和調整自己過去快節奏的生活。凳子代表了這種千變萬化的生活:“你可以以各種方式適應它,沒有正面和背面,沒有對或錯。”凳子成了家裡的幫手,或是一個休息的地方。在疫情期間,當Hien和他的家人一起生活時,他讓家人們參與了對這件作品的測試,這是第一次讓家人成為他設計工作的一部分。
Alessandra Fumagalli Romario – 意大利
《書房2.0》
使用木材:美國櫻桃木
在廣泛使用視頻會議和社交平台的生活中,Fumagalli Romario觀察了人們精心佈置的背景空間,這讓她開始思考“物品作為我們自身延伸的重要性:一方面,產生了許多界限;另一方面,界限消失,私人生活和公眾活動可融為一體”。她把背景空間比作文藝復興時期繪畫中的小畫室,也比作擺滿古董的陳列櫃。受此啟發,她創造了一個實物背景,一個能夠通過展示或隱藏物品來表現自我的櫃子。她的設計採用木材表達內涵,兼具有實用性和美學效果。
Taiho Shin|– 韓國
《Ikare》
使用木材:美國楓木
在被隔離的這段時間裡,Shin意識到“物體可以在不尋常的情況下幫助人們增強適應能力”,這一想法是他作品的基礎。在“宜家效應”(消費者對自己創造的產品給予更高的價值)的指導思想下,他想到了一種半成品設計,用戶可以將部分家具進行組裝,以加強與家具間的互動。他創作了一張小桌子,通過巧妙而簡單的連接方式(無需膠水)進行組合,可變成一個堆疊式的貨架裝置,結構靈活,適用於不同的空間。
Mimi Shodeinde – 英國
《霍華德的書桌》
使用木材:美國紅橡木、軟楓木
Shodeinde認為,疫情的世界充滿了新鮮感:新的危險、新的互動、新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她說:“為這種新模式設計家具時,我們應該傾向於熟悉、舒適的東西,我們應該尋求自由、關聯、穩定和強度。”這些特質都體現在她的設計中:一張堅實的書桌,其輕巧的形狀與木材嚴謹的結構和重量形成鮮明的對比。設計師從英國雕塑家Barbara Hepworth的作品《Lina Bo Bardi》的現代主義建築以及空氣動力學(飛行員霍華德·休斯啟發了作品的名稱)中汲取了大量文化參考——蜿蜒的輪廓,既是對傳統設計的挑戰又不失安全感。
Juan Franco and Juan Sierra – 西班牙
《河邊長椅》
使用木材:美國紅橡木
在隔離過程中,物體會改變其功能和意義,並且發現我們自己正在空間中尋找新空間。 Franco和Sierra的作品就是從這一探索開始的,他們研究了家具如何改變功能,以及適應性如何至關重要(無論在疫情期間還是在現代生活中)。受適應性設計(例如哥倫比亞民宅)的啟發,他們在中央縫隙中增加了靠背和托盤等配件,創造了一個適合不同需求的長凳。這樣,長凳成為一個多功能空間,可適用於家庭、辦公或公共環境。
Ivana Taylor – 澳大利亞
《重新裝裱》
使用木材:美國楓木、櫻桃木和紅橡木
Taylor對自己的孤獨經歷作了長時間的反思,最終激發她改變了她的設計和製作。對於這個項目,她的目標是“設計一個沉思的雕塑,能引發對包括隔離在內的任何體驗的多層次的本質思考”。她研究中反復出現的主題,是以不同比例取景的方法,最終設計出由一系列小雕刻製成的雕塑,這些雕刻經過分層加工構成了“雕刻的光圈”。
Martin Thübeck – 瑞典
《Rå》
使用木材:美國紅橡木
當Thübeck和年幼的孩子們一起在家隔離期間,他從孩子們天生適應環境去玩耍的方式中找到了靈感,挑戰了對家具的傳統使用方式——“限制變成了可能性”,他如是說道。在研究了傳統家具和遊樂場設備之後,他設計出這款作品,其構造借鑒了瑞典傳統的手工藝,並且可以通過上下翻轉變成椅子或滑梯。他說“這件作品是共存的象徵,轉動它的動作就像在兩個空間或狀態之間切換”,好比室內與室外、靜態與運動、成人與孩子視角這樣的組合與對比。 “我的意圖並不是要完全組合這兩個功能,而是想看看當它們彼此合為一體時會發生什麼。”他解釋道。